電磁純鐵管在加工上的性能:【13702026627】
工藝方法 | 升溫速率℃/h | 降溫速率℃/h |
1 | 隨爐升溫純鐵管 | 隨爐降溫 |
2 | 800℃以下隨爐升溫,800℃以上≤50℃/h | 700℃以上≤50℃/h,700℃以下隨爐降溫,150℃以下出爐。 |
3 | 800℃以下≤8℃/min,800℃以上≤50℃/h | 700℃以上降溫速率50℃/h~100℃/h,700℃至500℃降溫速率200℃/h~250℃/h,500℃以下隨爐冷卻,150℃以下出爐。 |
電磁
純鐵管是一種低碳含量的鐵基
性能合金。與Ni-Fe
合金相比,其具有磁感應強度高、導磁率高、導磁率高、矯頑力低、加工
性能優異、磁
性能穩定等特點。在船舶、電氣工程、航空航天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的材料。航天
工業中通常將奧氏體不銹鋼與軟磁
合金焊接成型作為電磁閥組件,為實現磁性
合金功能特性,避免冷加工損傷磁
性能,電磁閥組件在最終工序熱處理,采用真空熱處理方式,溫度精準,有效控制產品變形。電磁純鐵(
DT4C)與不銹鋼(1
Cr18Ni9Ti)真空釬焊而成,真空退火后,同爐熱處理的
DT4C環形試樣進行磁
性能的測定,要求磁
性能數據應滿足GB6983-2008標準中規定的各項磁
性能指標。由于釬焊制件
焊接部位熔點較低,所以選擇合適的電磁純鐵退火溫度是滿足GB6983-2008標準中規定各項磁
性能指標的關鍵。由于退火溫度不能超過950℃,按照GB6983-2008給定的工藝制度進行真空退火,出現多次矯頑力不合格的情況,為徹底改變這種狀況,進行一系列工藝試驗,通過退火工藝參數優化調整,使得產品矯頑力滿足技術要求。電磁
純鐵管通過磁性退火消除加工應力,退火溫度超過再結晶溫度,使晶粒充分長大以獲得高的電磁
性能。金相組織是等軸的、大的晶粒且均勻的鐵素體組織具有高電磁
性能。
純鐵管加熱速度及冷卻速度不同直接影響材料再結晶磁性退火的晶粒大小,也就是影響晶粒度的織構,從而影響產品的矯頑力。找出升降溫速率與電磁純鐵矯頑力之間的規律,
純鐵管尋求生產過程中最佳的工藝制度。本試驗電磁純鐵采用
DT4C材料,外形尺寸為φ25mm×φ20mm×5熱處理環形試樣。按國標GB6983-2008磁性
合金退火工藝為:(900±10)℃保溫4h,升溫和降溫分別采用參數。退火處理是在真空爐中進行,真空度≤5.0×10-3Pa。在退火后的電磁純鐵試驗件進行矯頑力、矯頑力時效增值、最大磁導率、磁感應強度等檢測。直接影響矯頑力的因素為晶粒大小和均勻,
純鐵管而保溫溫度和升溫及降溫速度直接影響晶粒度的大小與均勻。因此熱處理工藝對降低電磁純鐵矯頑力也至關重要。